栏目

校园新闻

文理碰撞学镜像,实验解锁新课堂——物理组十月思政主题暨校内公开课课堂展示

2025-10-24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古诗里的梳妆场景藏着怎样的物理奥秘?“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浪漫意境,又如何用光学原理解释?10月23日上午,徐荣超老师将带我们走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公开课,在文理交融中解锁科学学习新体验!


课堂开篇,徐老师以《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元·唐珙“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诗词为引,又利用手作全息投影,把抽象的“平面镜”概念转化为看得见、品得到的生活与文学画面,轻松勾起学习兴趣。


公开课核心环节聚焦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带我们沉浸式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①用薄茶色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巧妙解决“虚像无法定位”的实验难题;

②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通过“等效替代法”直观验证“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③现场记录“物体与像到镜面距离”,反复实验推导“等距、对称”规律;


④还会拆解实验常见问题:为什么玻璃板倾斜会导致像物不重合?玻璃板厚度为何会产生两个像?让严谨的科学逻辑变得清晰易懂。


生活延伸:看物理如何“服务”日常,课堂不止于实验室,更会带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平面镜:从“以铜为镜正衣冠”的传统用途,到牙医诊所里的检查镜;

从扩大视野的室内平面镜,到潜水艇、坦克的潜望镜,再到塔式太阳能电站的反光装置;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们明白:物理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看得见、用得上的实用技能。


课后,物理组全体教师围绕本节课展开研讨。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课堂设计与主题的高度契合性,认为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的建筑文化、科技文化,加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同时郑志丽教研员提出可在讲解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时,可进一步结合主题渗透学生主体理念,让思政教育与知识教学更紧密融合,这为后续学科思政课堂的优化提供了宝贵思路。


文字:胡凡

图片:张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