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

同心同行,共育未来 —— 七年级首次家长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09-26 浏览次数:360 文章作者:周耀祖

秋意蕴秋实,同心助同行。为加强家校沟通,凝聚教育合力,助力七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初中生活,9月26日下午,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中学部召开了以“同心启新程,同行育未来”为主题的新七年级第一次家长会。

此次家长会,以沟通分享为核心,从教育、学习、校园生活、安全健康等多方面,紧密桥接学校与家庭,构筑坚实的家校共育平台,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习转型:助力学生适应初中学习新转变

初入中学,学生需要更多适应时间,家长也需要观念的理解与转变。针对初中与小学在学习节奏、学科数量和难度上的差异,各科任课老师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指导。

语文老师强调课堂的专注与课下的阅读;数学老师注重严谨的态度和自主的练习;英语老师关注兴趣的培养和语言氛围的营造。这既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也是教师教育态度与方法的展示,更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与监督的方向。


习惯养成:夯实基础,培养良好行为规范

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主要目标。不仅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应该积极践行家校配合,努力培养学生优良习惯,激发学生内驱力,形成学习自觉性。

听课习惯的培养是核心。学生课堂上要专注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紧跟老师节奏。达到课堂一分钟,课下十分钟的效果。作业习惯的培养是家校配合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一是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二是作业抄袭,查手机情况;三是边吃边写、边玩边做行为;四是假期孩子作业书写质量、完成效率。

晨读习惯同样重要。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都有背诵要求,多读多背,加强记忆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纵深发展。


安全健康:构筑校园安全与身心健康防线

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潜力种子,每一位学生的安全都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本次家校共育会议更着重强调了“安全教育”,会议涵盖了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电信诈骗安全、防性侵教育与防校园欺凌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全面地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是促进孩子全方面发展的基础保障。

手机管理方面,学校明确初中阶段手机管理规定,建议家长配合做好家庭手机使用引导,避免电子设备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指导设定使用规则,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严格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家庭中手机的无效使用,并指出有效的手机管理方式,更能有效避免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家庭矛盾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助力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在心理健康方面,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组织集体活动、班主任一对一沟通、导师制等举措,全员、全方位、全阶段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调节学生心理矛盾。并向家长提供家庭心理问题关注及处理方案,转载各类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协同家长共同关注孩子心理状态。保证安全,才能保证希望!


家校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教育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但教育的双边性是始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才是新时代教育的完全体。家校合作是教育最美的双向奔赴,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各班班主任化身“成长引路人”,围绕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展开详细讲解:介绍新班级的整体情况;分析初中与小学的差异;给出“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初中阶段”的实用建议。

老师们还就家校沟通渠道、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说明,并发出家委会邀请,推动构建更加紧密互助的家校共同体。

家校同频并非“同步”,而是目标一致、避免错位配合。学校将定期同步孩子情况,也期待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抓住初中第一年这一“关键起步期”与“黄金合作期”。


未来期望:携手护航学生成长之路

教育之路漫漫,育人之心灼灼。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将持续深化家校共育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微课堂、教育沙龙等活动,提升家校合作紧密度。

学校将持续深化家校合作机制,把健康防护、安全管理等举措落到实处,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相信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定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

我们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和绽放时刻”。让我们给孩子们信心和时间,陪伴他们温暖成长,稳步迈向远方。


会后家长们仍意犹未尽,纷纷围绕在孩子学习、生活上关心的问题,与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老师们耐心倾听,细致解答,与家长共同探讨个性化教育策略。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充满了家校双方对孩子们殷切期望与关怀的温度。

此次家长会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交流深入,不仅让家长对学校七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清晰的认知,也成功搭建起了家校携手、同心育人、同行进步的合作平台。

文:周耀祖

皖公网安备 3401910200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