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

“朋友圈”里赏榕树,“关键字”中寻虎脚 ——一堂不走寻常路的语文课

发布日期:2025-10-29 浏览次数:68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2025年10月29日,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钱昌娟老师、张雪老师在小报告厅展示了别开生面的语文公开课。她们巧妙融合现代生活元素与经典文本解读,以“创新课堂”为主题,分别对《鸟的天堂》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赢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朋友圈里赏榕树,身临其境悟生机

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钱昌娟老师一改传统的段落分析模式,创设了“如果巴金先生游览后发了朋友圈”这一新颖有趣的情景。她引导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作者巴金,站在那棵生机勃勃的大榕树下,你会如何编辑你的第一条朋友圈来分享眼前的震撼。”任务一经发布,学生们主动地去文中寻找描绘榕树的关键语句,并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个人情感的个性表达。枯燥的景物描写赏析,变成了生动的生活体验分享,学生们在创作中深切感受到了榕树蓬勃的生命力与“鸟的天堂”的壮观之美。


关键字词见真章,细致观察探奥秘

相较于《鸟的天堂》的宏观情境创设,《爬山虎的脚》一课则展现了创新课堂对微观细节的聚焦。张雪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精准抓取关键字词上。

课堂上,学生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变身“科学侦探”,拿着“放大镜”去文本中寻找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和“怎么爬”的线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敏锐地抓住了“蜗牛的触角”、“细丝头上变成小圆片”、“蛟龙的爪子”等比喻,生动地还原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在探究“爬”的动作时,学生们更是对“触”、“巴”、“拉”、“贴”、“爬”等一系列动词进行了反复品读和模拟演示。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咀嚼、玩味和体验,抽象的说明文字变成了可视、可感、可操作的动态画面,叶圣陶先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与准确传神的表达,深深印入了学生的心中。


创新引领未来,教研永不止步

课后研讨中,听课老师们对这堂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成功在于其“创新”与“务实”的完美结合。《鸟的天堂》通过“朋友圈”的情境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写作动机,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爬山虎的脚》则回归语文本质,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品味语言、抓取信息的能力。

当语文遇见创新课堂,文字便不再是平面的符号,而成为一场身临其境的探索。创新并非抛弃传统,而是用更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认知规律的方式,唤醒经典文本的永恒魅力,让语文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皖公网安备 3401910200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