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石,荡我心湖千层涟漪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次数:97 文章作者:九(6)班黄雅萱 指导教师:李亚会、丁劲
“幸遇良师,学心永泽。”人们常将良师比作枝叶繁茂的古树,以宽广臂膀为学子遮风挡雨;而于我而言,好老师更像一颗温润的石子,投进心湖便漾起层层涟漪,久久不散。
今年初秋,丁劲老师带着明媚的笑容走进初三(6)班,成为我们新的班主任。彼时的我们,正被中考的压力裹挟,面对背不完的课文、理不清的知识点,未来像一团迷雾压得人喘不过气。而她的到来,就像一缕晨光,不仅驱散了班级的松散气息,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方向与希望的种子。
初遇:以观察为基,定制成长计划
初遇丁老师时,班级里还带着些许“待打磨”的模样——早读时,同学们零星几人到校,早读声音也稀稀拉拉;课间休息,偶尔会有追逐打闹的身影,让走廊多了几分喧闹;卫生角的扫帚时常歪歪扭扭地靠在墙边,黑板槽里的粉笔灰也总忘了清理;就连学习上,不少同学也抱着“随大流”的心态,作业拖延、上课走神成了常见现象。
面对这样的情况,丁老师没有急于批评说教,而是先花了一周时间,默默观察着班级的每一个细节:谁总在早读时低头沉默,谁会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谁在小组讨论时最积极……摸清情况后,她才带着精心准备的“班级成长计划”,站在了班会课的讲台上,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被看见”的踏实。
治理:从细节入手,搭建成长脚手架
为了让班级焕发新貌,丁老师从管理细节切入,为我们搭建起稳固的“成长脚手架”。
纪律上,她没有用生硬的条款约束我们,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把“上课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同学遇到困难要主动施以援手”这些要求,变成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让遵守规则成为自觉;卫生上,她将值日表细化到“每节课后擦拭黑板”“每天放学打扫教室”,还亲自拿起扫帚示范摆放角度,用抹布教我们清理黑板槽的粉笔灰,让“教室是家,卫生靠大家”的理念慢慢扎根在每个人心里。

提效:用创意破局,点燃学习热情
初三的学习压力渐增,为了让我们摆脱被动,丁老师用一个个“小创意”,让学习变得鲜活又有动力。
她推出的“班级积分制度”,给努力标上了清晰的“刻度”:按时完成作业得1分,主动回答课堂问题得2分,拾金不昧得2分,就连主动帮忙布置考场、帮助同学等都能收获额外积分。而教室前墙的“班级积分商店”,更是我们的“快乐源泉”——水笔、笔记本、奶茶、作文素材书,甚至是一次“免罚”的机会,都能用积分兑换。

她还为我们量身打造“结对帮扶”小组:让数学好的同学帮英语薄弱的伙伴画单词思维导图,让作文优秀的同学分享“素材积累小技巧”。黄同学是班里的“英语困难户”,丁老师特意让他和英语实力强的同学结对,每天课后一起抽背单词,遇到卡壳的地方就积极找英语老师请教。
同时,丁老师会帮我们把“考上理想高中”的大目标,拆解成“本月数学提高5分”“本周背完30个英语单词”这样的小目标。每当有人达成目标,她要么在课堂上即时表扬,要么在班会课上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递上一张手写的奖状。这些看似微小的鼓励,却像一颗颗火种,慢慢点燃了我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班级里“要我学习”的被动氛围悄然转变,课堂上举手的人多了,课后围着老师问问题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引路:邀学长传经,打通成长快车道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丁老师还特意搭建了“学长学姐传经通道”,时常邀请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班,用亲身经历帮我们答疑解惑。
上周五语文课上,丁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一位今年刚上合肥六中的学长。刚进教室,这位学长就幽默地问:“说吧!你们想了解什么?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看到学长这么具有亲和力,我们也都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纷纷举手,向学长求教取经。
坐在第三排的黄同学立刻举手:“学长,你好!我英语阅读总错很多,单词都认识但就是选不对,怎么办啊?”学长笑着说:“我以前也这样!后来发现是没找对‘题眼’。你看这道题,题目问‘作者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答案肯定在段落里找‘推荐理由’,比如‘帮助读者理解历史’‘语言生动’这些,而不是选‘书的出版时间’这种无关信息。”

整个交流过程中,丁老师一直坐在教室后排,偶尔帮我们补充:“学长的认真审题、圈画关键词的方法很好,可以学习借鉴。” 有了学长学姐们持续不断的传授“真经”,我们又学习到很多高效的学习方法。
坚守:用陪伴作盾,守护成长每一步
这一切改变的背后,是丁老师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每天清晨六点多,天刚蒙蒙亮,校园里还静悄悄的,她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学校:先绕着教室走一圈检查卫生,再拿着手机记录早到学校晨读的同学身影,并在随后的语文课上即时表扬。
傍晚时分,即便没有晚自习,她也常常留在办公室:戴着眼镜批改作业,作业本上的每一个红勾、每一句评语都写得格外认真;有同学放学后找她问问题,她总能放下手中的事,对着题目一点点帮助同学梳理解题思路,直到同学点头说“懂了”。常常是晚上七八点钟,她才收拾好东西,背着装满作业本的包,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蜕变:班风焕新颜,爱在成长里扎根
如今的班级,早已褪去了最初的松散,阳光、积极、和谐、友爱的班风,浸润着每一个角落:早读课上,朗朗书声能传到走廊尽头;课间时,同学们会主动捡起地面的纸屑,围在一起抽背刚学到的知识点;帮扶小组里,伙伴们凑在一起讨论难题,偶尔的争执也成了学习的乐趣。
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源于丁老师用爱与责任播下的种子——她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用创新的方法点燃我们的热情,用温暖的陪伴守护我们的成长。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初三求学路,也让我们在这段关键的时光里,学会了自律、懂得了互助、收获了勇气与信心。
这样的班主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感恩;而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的道理,更会伴随一生: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用一份坚守唤醒无数份热爱。
(图文/九(6)班黄雅萱 指导教师:李亚会、丁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