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融课堂,四季入诗行——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陶冲湖校区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田家四季歌》精彩开讲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405 文章作者:杨萱儿
为深化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范例,9月25日下午,语文教师刘欣玥以二年级语文课文《田家四季歌》为载体,开展了一场充满童趣与生活气息的公开课。
课堂伊始,教师并未直接展开文本,而是通过一段精心剪辑的农家生活视频,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随着问题抛出,学生们纷纷举手分享,瞬间点燃了课堂氛围,也为理解诗歌内容搭建了生活桥梁。
课程核心环节以“夏季里,农事忙”为切入点,教师抛出“夏季有哪些农事活动”的问题,学生们踊跃举手,快速从文中找到了“采桑”“养蚕”“插秧”。针对“桑”字,教师结合字形结构拆解讲解,让学生通过三个‘又’叠放,像三只手在采摘桑叶的形象比喻,快速掌握汉字含义。为深化理解,教师还延伸讲解养蚕过程,从桑叶采摘到蚕宝宝吐丝,让学生在细节中体会“养蚕不易”。随后播放农民插秧视频,让全体学生模仿农民伯伯弯腰插秧的动作,切身感受田间劳作的辛苦,劳动教育与语文学习在此刻深度融合。
当讨论“‘忙’还体现在哪里”时,“戴月光”一词成为新的教学亮点。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场景,解释“戴月光”即农民白天劳作、夜晚披着月光归家,进而延伸出“披星戴月”的成语,让学生在语境中积累词汇。为巩固所学,课堂开展“农事对对碰”小组活动,学生们手持印有农事名称的词卡与对应图片,快速匹配“采桑”“耕田”“除草”等内容,在互动游戏中加深对农事活动的认知。

在秋季教学部分,教师通过展示“稻上场”的实景图片,让学生直观看到稻谷收割后晾晒的场景,理解其含义。当讲到“谷像黄金”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稻谷的颜色与光泽,结合“黄金珍贵”的常识,让学生明白稻谷对农民的重要性,既理解了比喻的妙处,又暗含珍惜粮食的教育。
公开课结束后,语文教研组随即开展评课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充分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生活情境”与“语文学习”深度融合,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知识,又培养了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师用直观的教具、多样的活动,让孩子真正走进了《田家四季歌》,这为我们低段语文教学如何“化抽象为具体”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此次《田家四季歌》的公开课将语文知识与农村生活、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不仅让学生读懂了《田家四季歌》的文字之美,更在心中播下了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种子。
文/图:杨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