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校园新闻

“跨”学科之界,“探”融合之境

2025-06-05

时光流转藏智慧,历法千年蕴真知。2025年6月5日,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小学部数学教师再聚录播教室,共同观摩由何红老师和李貌老师带来的跨学科主题课《古今对话π》和《数学连环画》。

何老师带来的《古今对话π》是一节跨学科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将历史文化、语文、数学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课上,何老师通过微视频介绍了古人探究π的过程,之后出示了古人探究π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知晓了古人是怎么算出圆周率的,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通过这节课同学们知晓了刘徽首创“‌割圆术‌”理论体系及名言:“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从圆内接正六边形起步,‌逐次倍增边数至192边形,随后在此基础上‌祖冲之(中国南北朝,公元5世纪)‌将割圆术推向巅峰:他通过计算‌24576边形‌的周长确定 ‌3.1415926 < π < 3.1415927‌,提出实用分数:‌约率22/7,密率355/113‌14,此记录‌保持近千年‌未被超越,同学们对于古人的智慧深感佩服。随后同学们了解到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将圆周率计算到万亿位。课堂上掌声阵阵,激发了同学们的名族自豪感。

李貌老师带来的《数学连环画》一课,以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实践和富有创意的跨学科融合,充分展现了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李老师以“连环画”作为课堂切入点,利用色彩丰富的图画和故事情境,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同桌讨论:在图画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自然过渡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整节课以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全班分享等形式展开,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数学小故事,让数学知识通过一个个充满童真的故事自然的融入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最后通过创作数学连环画,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还锻炼了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

评课环节,现场研讨氛围浓厚,老师们纷纷畅所欲言。大家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可其亮点突出,跨学科融合特色显著,巧妙地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相互渗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学环节设计精妙,过渡自然流畅、紧凑合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教师们也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针对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改进建议。部分教师指出,在某些教学环节的处理上还可以更加细腻,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可以进一步深入。随后,教师们围绕跨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宝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出谋划策。

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老师们将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图/桂欢

文/李阳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