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为深入学习新课标下的高效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适时、适度、适切”地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扬高效课堂之帆。2023年5月11日下午,合肥市七年级数学教师齐聚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开展合肥市七年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合肥市张永超主任出席指导,并由合肥市新站高新区数学教研员叶余主任主持,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盛群主任主评,合肥市全体七年级老师参加研讨。
会议上半场是由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的王毅老师带来的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王毅老师执教的是沪科版七下《10.1.1相交线》。王毅老师的这节课借助希沃白板打造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王老师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以生长教学为落脚点,以七上几何图形的学习为基石,由一条直线相关的知识的研究方法迁移至探讨两条直线的相关知识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几何体系的基本框架,启发学生研究几何图形相关知识一般思想方法。这里,王老师借助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认知逻辑链的教学,切实落实新课标中理念,践行大单元教学。
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在课堂组织中,王老师注重思维的差异性,采取了男女搭配分组的方式分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以两个观察、两个探究--5个问题为导向,“两个观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抽象出本节的学习主题“相交线”。接着以“两个探究--5个问题”,启发学生从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出发,分别探索位置和数量关系。在探索对顶角的过程中,王老师先带领学生从角的基本元素--顶点与边出发,研究了邻补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然后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类比学习,从顶点和边出发得到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课堂至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都勇于发言,各抒己见,学生在此探究中不仅仅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还学会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练习阶段,王老师拿出路障牌,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边缘线所夹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小结评价环节王毅老师不仅仅启发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与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还利用导图的模式再次激发同学们思考下步我们将要研究的内容,再次体现了“结构-单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评价环节,王老师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从新知学习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细分了七点,让孩子能够精准的自评与互评。切实落实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评价既包含过程性评价又包含结果性评价。通过展示,孩子们对这节课的自我评价很高。同时也反映王毅老师这节借助了希沃白板的优点、同时立足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素养、采用“结构--单元”教学的方式的课,实施精准教学策略,扬高效课堂之帆。
课程结束后,盛群主任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盛群主任首先以课标为导向分享了几何图形教学心得。并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对本节课做出点评。从”教“的角度来评价:王老师的课设置合理,体现生长教学的理念,注重结构化和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习题选择以“本”为“本”,在最后的环节又落实到四能。最后的导图,渗透了学科育人功能。并且在本节课中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和照片展示等功能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从学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真学、真探、真评,学习兴趣浓厚,自然学习效果很好。
当然盛主任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复习导入可以从点始,更加体现生长教学;2.复习时应加强对角的基本构成元素的复习;3.个别几何语言不准确;3.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再合理一点。
接着在叶余主任的主持之下,在座的老师们发表自己的收获或看法,大家在说出亮点的同时,各抒己见,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叶余主任总结到:在平面几何的概念学习中我们应当从位置和数量两个角度去研究,通常的概念体现的是位置关系,从而蕴含了一定的数量关系,有时候一些的数量关系也蕴含了一定的位置关系。由于本节课对于数量关系可研究的不多,所以我们聚焦到了角的层面探究数量关系。
会议下半场由瑶海区数学教研员—行知学校周向荣校长,从“适时、适度、适切”三个维度出发,和大家共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周向荣校长指出,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实验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建构。周校展示了大量的教学实例,说明这种教学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数学教育的时空限制,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可以有过程性评价,还可以有结果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甚至它还能服务于区域教研,促进教研资源和教研智慧的分享。不仅如此,多样化的培训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最后周校向我们分享了很多他认为有助于我们教学的软件和网站以及数学工具。同时周校也提出了对全体七年级教师的殷切期盼:希望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一步一步,转知为智,借信息技术之东风,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最后,张永超主任总结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面临着科学的日新月异,面对着信息大爆炸,我们应当拿出新时代教师的担当,勇于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恐纸短,不足表诉今日之收获,犹望来日之方长,与诸君再聚一堂,共探教学之长。
图文:孙羊